跳到主要內容

【讀書心得】3小時讀懂《韓非子》

作者:吉田浩

譯者:徐瑜芳

繪者:TsudaYumi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5/0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一、引言:從古籍汲取領導智慧

現今企業環境日新月異,風險與機遇並存。當市場競爭激烈、組織結構變動頻繁,我們必須具備靈活卻又扎實的管理策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拜讀了《3 小時掌握〈韓非子〉——從古典讀出現代領導之道》(以下簡稱本書),從中領悟到古人的經營智慧如何應用於當代企業管理。

本書作者以漫畫風格將韓非子的法家思想轉換成現代職場的案例,輔以現代組織管理理論,使嚴肅的古典文本變得相當親近與易於消化。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思考:如果我們以相同的原則來帶領團隊,過去所遇到的溝通問題、員工流失、績效不彰是否會迎刃而解?以下,我將從「培育部屬」、「激發動機」、「防範離職」、「制定規範」、「建構信賴」與「領導者自身」等六大面向,分享我的閱讀心得。

二、培育部屬:樹立制度不等於放任自由

書中首先強調部屬教育的根本:信任不是全面開放,授權也不是放棄監督。我的體悟是,管理者必須明確區分「放手」與「放縱」。前三條原則尤為關鍵:

  • 切勿讓工作出現真空空洞,把權限交出去之前,需先訂下清楚目標,以免員工具體執行時迷失方向。
  • 自動性的效率不代表真實的貢獻,應該檢視部屬工作的實質成果,而非表面「忙碌」。
  • 工作交付並非交付責任,管理者必須持續關心進度、過程與困難,否則意圖授權很容易成為「甩手」行為。

漫畫中還提醒不要過度分享機密資訊,避免資訊外流干擾團隊,並用「賞罰分明」來鞏固制度的落實。自身的相處距離與職能界線也要拿捏得宜——過於平易近人會模糊上下分工,也容易削弱管理權威。

反思部分:以往管理者授權後我常放手不管,結果部屬經常卡關無法向前。這部分在本書中得到解答:領導不是「不在場」,而是「付責陪伴」。未來我希望做到「陪跑式授權」,在適當時機給予回饋,引導部屬前進。

三、激發動機:找到員工與組織的共同利益

書中第二章提出二十項具體策略,核心在於從個人需求出發,將目標與收益聯結:

  • 個人利益與組織目標的交集是激勵部屬的關鍵。書中的案例說明,如果能夠讓員工感受到成就與報酬的同時提升,就更有意願投入。
  • 精準分配職能與崗位,條件是要兼顧「職涯發展、個性特質、契合度」。這三者之間若能匹配,就能發揮最大的潛能。
  • 常態性的關懷與讚賞勝過偶爾的慷慨嘉勉。部屬的心理溫度,經常來自主管一句「有看到你的進步」。

我深刻感受到「相信部屬的價值」是啟動他們動力的第一步。書中也提醒管理者要謙抑姿態,不要輕易自詡「全能」,要留給部屬發揮的空間,並公平對待每一位團員,維持制度穩定、公信力強。

實務應用建議:我計畫用「績效共享制度」連結團隊利潤與個人獎勵,並定期舉辦「部屬表現公開會」,讓整個團隊都能參與評價彼此,提升透明度與動力。

四、防範離職:與其補救,不如防患於未然

流失成本高於培養,書中提醒我們採取預防措施為先:

  • 傾聽比說教更有力量:主管常因忙碌而回避交流,但一次真誠對話,往往能在部屬心中種下歸屬感。
  • 談話須真摯:不要隨口應付,用語氣與內容傳遞誠意與尊重。
  • 薪酬要合理、平等,切莫讓優秀人才感受到不公。這段我有深刻體悟,因公司內部薪資結構不透明,曾導致人才流失。
  • 不要忽視小訊息。書中指出,如部屬流露不滿或抱怨,就代表內部管道已經失靈,必須在初期處理。

書中列出一些部屬的典型「不值得長留的行為」,如投機討好、小聰明等,我也自問是否曾被這些表象迷惑。因此,我會在聊天時更關注實際表現,而非言詞花巧。

最後,書中呼籲以公司福利與成長潛力來留才,我特別欣賞這樣「從現實出發」的態度,而非只用口號式的「文化」。

五、制度規範:在自由與紀律間取得平衡

穩固企業文化、不失秩序的關鍵在於清晰與簡約,書中提出以下四大方向:

  • 深度組織不應被感情左右,規章制度必須客觀合理。
  • 簡化規範內容,避免繁冗,使員工容易遵守;同時訂定可衡量的目標與成果標準。
  • 即使是微小錯誤也不容忽視,因為細微缺失可能隱藏更大風險。
  • 執行上要以身作則,上司若失德,下屬就容易混亂。

我理解,建立制度不只是設計流程,更是建立視覺標竿與實踐文化。從今起,我會與部屬共同修訂規範,並定期回顧,以確保制度貼近實際。

六、信賴建立:從日常態度中展現誠信

本書第五章著重「信任」這個組織潤滑劑:

  • 信譽一旦喪失,重建成本極高,因此每項約定都應切實履行。
  • 不論對客戶或部屬,都需常保禮貌與尊重;這是一種職場上的「情感儲蓄」。
  • 遇到錯誤時不能拖延,必須即時面對與改正。

從這幾點我更體會到「信任是長期累積的資產」,企業文化、部門氛圍、團隊默契都從每一個小細節開始組成。因此不論再微小的事情,也必須秉持原則行事。

七、領導者本身:內修策略、外觀調整

書中最後一章提出領袖必須具備的特質:

  • 洞察危機,掌握全局:不像普通管理者追求微觀成果,更重視宏觀佈局與長遠風險應對。
  • 掌控慾望,不被即時利益干擾。這與法家理念相通:不要讓短線的甜頭沖昏判斷。
  • 適度滿足、篤持冷靜:連續的上進可能造成員工疲憊,也可能生產出非理性的決策焦慮。
  • 重視內部聲音,不要總依賴外部專家,因為組織自身的知識與文化才是最大的資產。
  • 質疑、驗證資訊,辨真實、拆謊言,以免被虛假資料誤導。

我的感想是,「領導」不只是發號施令或決定方向,更是情緒、慾望與價值觀的自律管理。我將嘗試在每天工作中定期檢視自己的情緒與決策,並記錄做決定時的原因,以後能更真實地反省。

八、結語:歷史與現代的深度對話

回顧本書,我深深感受到韓非子雖生活於戰國亂世,卻其思想中的秩序、效率、制度與誠信,放在當代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本書作者與漫畫家,使原本晦澀的文獻穿越時空,以實務案例將古典智慧與職場挑戰結合,讓我在 3 小時內不只讀懂,更能立即操作百分之多少的管理建議。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歷史會重演,但也能進化」。若管理者能從這些理念中與時俱進,那不僅能穩定組織,更能提升整體效率與人文厚度。作為一個願意持續精進的職場人,我期待未來能把這些閱讀所得化為實務,以更寬廣的視角建構團隊,並在長期競爭中屹立不搖。

謝謝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也希望這篇心得能分享給同樣追求組織升級與領導力成長的朋友。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