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文浩
出版社:山頂視角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1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當今這個急遽變遷、不確定性日益加劇的時代,組織與企業所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經濟環境與市場競爭,更是來自於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革新需求。過往以數字導向、層層監控為主軸的績效管理模式,逐漸顯得力有未逮,甚至導致員工倦怠與離職潮頻傳。而楊文浩所著的《強績效策略,從願景到成果的新管理趨勢》,正是一部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創新之作。他不僅提出了新的績效管理觀念,更從人性出發,架構出一套兼具理性與情感、結構與彈性的績效策略系統。
本書最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莫過於其「夢想驅動」的管理哲學。相較於傳統只重視績效結果、以達標為導向的做法,作者強調應當讓員工的夢想與企業的整體願景產生深層連結,進而激發主動的參與與承諾。他以疫情後的社會與工作型態變遷為切入點,強調人心的凝聚比制度的施壓更能促成真正的組織變革。透過「夢想連結夢想」的理念,企業可以讓績效管理不再只是枯燥的數字遊戲,而成為促使員工實現自我與團隊共同成長的動力引擎。
書中借用《中庸》中的智慧:「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點出績效管理絕非單靠指標與獎懲即可落地執行,而須從目標的預設、過程的陪伴到結果的反思,建立一整套前瞻而實際的運作機制。這種「以終為始」的策略規劃方式,不僅要求企業領導者具有清晰的願景,還必須能與團隊成員進行深度溝通與共識建構。績效不應是壓力的代名詞,而應是鼓舞人心的方向標。
全書架構嚴謹、邏輯分明,作者將績效管理劃分為六個層次,包括源、道、法、術、器、果,對應至六大章節,並輔以八張精心設計的工具表,從理論鋪陳到實務應用,建構起一條通往高績效組織的清晰路徑。第一章從企業夢想出發,強調領導者應具備清晰的願景與價值主張,並透過聚焦的目標設計,讓全員了解方向與目標的意義。此章也介紹了SMART原則與平衡目標管理的應用,協助企業將宏大的願景轉化為可落實的具體任務。
第二章則著眼於員工內驅力的激發。傳統的績效管理容易流於上對下的命令模式,忽略了個體的主觀意願與自我認同。本章強調領導者須透過鼓勵與引導,使員工自發地尋求卓越、發揮潛能。內驅力的激發不僅有賴正向回饋與成就感的營造,更須建立一個能讓員工安心嘗試與失敗的組織氛圍。
第三章進一步強調承諾文化的建立,將績效由「上級要求」轉化為「個人需求」,讓員工在目標設定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透過績效計畫書、行動對話表等工具,幫助員工自行拆解目標、擬定行動計畫並定期回顧進度,不但增強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提升了工作的投入感與責任感。
來到第四章,則是一系列實務操作與制度化建構的說明。從績效承諾書的撰寫,到具體執行計畫的設計,再到跨部門溝通與上下對齊的步驟,皆為讀者提供了具體、實用的策略工具。這章也強調績效管理不應孤立運作,而應融合於日常管理與團隊文化之中,透過持續溝通與反饋機制,打造具韌性的執行體系。
第五章轉向關注人力資本的成長與發展,將績效考核由懲罰機制轉化為栽培計畫。傳統以獎懲為主的管理方式,常在無形中打擊員工士氣,而本書則強調透過個別化的輔導與職涯引導,協助員工發掘優勢、補足弱項,實現長遠的自我成長。績效面談不應只是糾錯,而是啟發與連結的機會,是管理者與員工共同找尋改進與突破點的時刻。
第六章則帶領我們從全局視角重新檢視績效管理的目的與意義,強調復盤機制的價值。績效的完成不代表任務的結束,而是學習與優化的起點。作者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復盤方法,從問題診斷、經驗總結到策略調整,使組織能在每一輪管理循環中不斷迭代進步。此外,透過創新激勵方式的導入,例如非金錢性獎勵、團隊成就表彰等,也讓績效的達成更具多元價值與正向意義。
八張工具表貫穿書中核心理念,分別針對目標設計、行動計畫、進度追蹤、績效對談、輔導回饋等關鍵環節提供具體的操作框架與範例。不僅使績效管理更具可操作性,也能協助組織快速落實理念、因地制宜調整策略。這些工具為管理者提供了即學即用的藍圖,也為員工建立了清晰的期望與成長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所倡導的「剛柔並濟」的管理風格,提供了一種在績效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的可行模式。「剛」代表制度與標準,「柔」則象徵溝通與理解。唯有將兩者整合,才能真正建構出兼顧效率與溫度的工作環境。這對於當前講求心理安全、重視組織文化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具價值的管理啟示。
站在管理者的立場閱讀此書,會感受到一種從策略高度到操作細節的完整指引。無論是企業領導人或中階主管,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實踐方法與心法體悟。而對於人資從業者而言,本書更是一份可以反覆研讀、落實運用的專業手冊,讓績效管理從制度執行提升到文化推動,成為組織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強績效策略,從願景到成果的新管理趨勢》不只是一本關於績效管理的操作手冊,更是一部探索組織與人心連結的管理哲學之書。它提供的不只是方法論與制度架構,更是一種將夢想轉化為成果、將制度注入溫度的全新思維方式。未來若我們能夠秉持書中所傳達的價值觀,讓績效管理成為實現個人價值與組織願景的橋梁,那麼我們將不再害怕績效評核,而是樂於迎接成長與挑戰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在這條從願景走向成果的旅程中,管理者與員工不再是對立的評估者與被評估者,而是攜手前行的夥伴,共同譜寫屬於組織的成長樂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