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守智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1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影片說明】
在全球經濟持續震盪、產業鏈不穩與人力資源短缺的時代,企業如何在競爭中持續前行?《精準營運力》提供的不只是理論,而是一套具體且立即可落地的「經營效率優化方法」。本書透過作者江守智顧問多年深耕本土企業的實地觀察與諮詢經驗,揭示企業運轉中最常被忽略卻影響巨大的流程問題與改革契機。身為管理者,讀完此書不僅會重新審視自己組織的日常運作,更會對「經營簡化」這四個字產生嶄新的理解與敬畏。
一、以案例為核心,提供務實解方
《精準營運力》的最大亮點,在於它跳脫理論教條,以實務為出發,拆解50多家本土企業的優化過程。這些企業橫跨製造、餐飲、高科技、食品與傳統加工業,涵蓋從工廠現場到後勤支援的各類流程。從「物資管理」、「人力安排」、「資訊應用」到「設備維護」,每一章節都對應真實挑戰,並揭示具體解法。
舉例來說,書中第一章「載體效率」講述了許多企業在物資採購與儲運上的迷思與盲點。過往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單位成本下降,會偏好大批量採購,但忽略了「儲存成本」與「資金壓力」的隱性代價。透過某家消費品企業的案例,書中提出「以需為本、分批補貨」的策略,協助企業在不犧牲供貨穩定的情況下降低庫存壓力,成功節省超過兩成的營運成本。
二、流程再造不只是效率,更是文化
流程優化往往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組織文化的再塑。本書第二章「時間治理」深入探討了「非增值時間」的危機。許多企業在產線排程、備料、交接過程中,累積大量無效等待與資源重工,導致整體效能滑落。書中以一家食品加工廠為例,原先因為缺乏數據驅動的排程工具,導致每次生產交班都延遲,後來透過建立「時間敏感系統」,將備料與生產銜接時間從一週縮短為兩天,直接提升產能18%。
更值得一提的是,江守智在此提出「距離即浪費」的觀點——不論是人與人、部門與部門,還是資訊與決策,只要存在距離,就可能成為組織效能的絆腳石。這種觀點不僅突破了傳統精實管理中「動線設計」的範疇,也啟示我們:資訊透明、溝通即時才是現代組織應有的DNA。
三、人力彈性是企業韌性的核心
第三章「價值創造者」深刻揭露了人力資源與組織彈性的關係。當今企業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缺工」與「技能斷層」。書中認為,與其一味招募新血,不如培養「多功能人才」。例如雲林某家禽業加工廠,透過職能交叉訓練,讓員工能在多個工作站操作,有效緩解人手不足問題,同時提升員工對工作的成就感與參與度。
書中指出「改善的最大阻力常來自組織內部」。有些中高層因擔心改革導致責任歸屬不清,會選擇「拖延或模糊問題」。這種「穩定優先」的心態,雖短期內避免了風險,長期卻是企業老化的溫床。因此,管理者若要推動流程優化,首要任務是建立「允許失敗」的文化,並從領導階層開始示範「改善即責任」。
四、快速應變比擁有更多資源更關鍵
面對市場需求多變、訂單少量多樣的現實,企業不能再仰賴大量生產與標準化的舊思維。《精準營運力》第四章「靈活轉換」強調「小批即時」的生產策略。透過重新設計工作站切換流程與縮短轉換時間,不僅能降低生產彈性所帶來的壓力,也能更快回應市場動向。
例如某家食品工廠,原本每天需兩小時清洗與更換生產設備,後來調整為「模組化生產流程」,讓設備切換時間壓縮至30分鐘,等於一天多出1.5小時的產能。這樣的轉變,不是因為添購新設備,而是源自「以問題為核心的流程再設計」。
五、科技與自動化應服務於現場實務
在第五章「機械協作」中,作者提醒我們:導入自動化並非萬靈丹,若無正確的作業標準與現場觀察,自動化反而會加速錯誤。透過一家電子產品組裝廠的案例,說明如何先行「流程標準化」,再導入設備升級,才能達到真正的產能提升。這提醒我們:「科技落地」的第一步,是理解人與流程的真實需求,而非迷信科技本身。
資訊系統的應用亦是本章重點。某物流企業原先因資訊系統未整合,導致倉儲與配送資訊斷層,最終透過「作業視覺化」與「回饋機制設計」,讓一線員工可即時修正錯誤,大幅降低配送失誤率,讓資訊系統成為員工的輔助者,而非負擔。
六、人工智慧進場前,先做流程思考
最後一章「智慧調適」聚焦於企業導入AI與自動化時的前置作業。許多企業誤以為AI導入只需購買軟體與訓練模型,卻忽略「資料品質」與「流程邏輯」才是核心。書中建議,導入前應先做「資料歸類」、「誤差分析」與「時序判斷」,才能避免AI陷入誤判與失靈的泥沼。
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對組織思維的一次革新。以某馬達製造商為例,在導入機器學習前,先將所有產品流程重新分類與模組化,讓系統能夠理解資料中的規律與關聯,最終在瑕疵檢測中達成90%以上的準確率,節省大量人工判斷成本。
七、從觀念改變開始,建立精準營運的組織體質
通讀全書,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企業效能的提升,不是倚賴外來顧問的一時輔導,而是源自組織內部從「問題意識」出發,主動尋求改變的內驅力。《精準營運力》讓我們看見,改革不是翻天覆地的革命,而是來自每一個流程中看似微不足道卻長期積累的調整與優化。
無論你是中小企業經營者、部門主管,還是一位希望在日常工作中產生影響的專案經理,本書都將成為你啟動「效率再造」的最佳指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