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勞迪奧.費瑟, 麥可.雷尼, 尼古萊.陳.尼爾森
原文作者:Claudio Feser, Michael Rennie, Nicolai Chen Nielsen
譯者:黃開
出版社:本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9/1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當代管理實務中,領導力早已跳脫「由上而下」的單向模式,轉而成為全體組織成員都需具備的一項關鍵能力。《大規模領導力》這本書正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提出一套系統性的思維與行動架構,說明如何在組織中培養出足夠的領導力量,以實現策略推動與績效提升的雙重目標。
本書的三位作者皆為長期從事組織發展與領導力培訓的資深顧問,集結他們豐富的顧問實務與數據研究經驗,構築出「大規模領導力」這一嶄新的行動邏輯。書中強調,當今組織若想真正實現策略轉型,不應只依賴少數高階主管的領導,而是需啟動涵蓋各階層、多面向的「集體領導力」,讓整個組織如同一個有機體般協同運作,進而帶來系統性的變革成果。
書中一開頭便揭示一項值得關注的事實: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無法培養出足夠的領導者來落實策略與達成目標,許多企業即使投入高額預算於培訓,也未見明顯效果。作者認為,癥結不在資源短缺,而在於缺乏一個整體化、與策略連結的開發系統。當領導力的養成被切割為零碎、缺乏脈絡的個別活動時,組織無法形成統一的行動方向與文化價值,也無法累積足夠的動能推動變革。
為了解決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作者提出了「大規模領導力」的核心概念──當組織中的領導行為達到一定的「臨界密度」後,就會產生文化上的質變,帶動組織邁入自我強化的正向循環。這種臨界點就如同點火時的引爆瞬間,一旦領導力量遍佈組織、達到數量與品質的交叉高點,變革的動力將自然擴散並持續增強。
為了讓這一理念得以實踐,書中進一步提出具體操作模型:「情境領導力」、「健康四分位數」與「領導力階梯」。其中,「情境領導力」強調領導者應依據不同任務、團隊成熟度與環境挑戰,調整領導方式;「健康四分位數」則協助組織評估其現況與健康程度;「領導力階梯」則提供清晰的行動路徑,幫助不同層級的員工逐步建立影響力與責任感。
作者也透過一個虛構的時尚品牌企業案例,描繪這些理論如何在實務中轉化為有效行動。當該公司面臨高階主管流失與市場劇烈變化的挑戰時,執行長意識到中階與基層領導力量的薄弱,因而展開一場全方位的領導力轉型計畫。在此過程中,他們採用了四大原則──聚焦關鍵轉變、促進參與、設計變革行動、建立衡量機制──逐步建構出一套符合企業目標與文化的領導生態系統。
這四大原則在書中被整合為「領導力菱形」模型,這不僅是架構理論,更是一張實作藍圖。舉例來說,在「促進參與」階段,企業需納入各部門需求,確保領導力養成貼近實際工作脈絡;在「建立衡量機制」階段,則要跳脫僅以培訓出席率或學習分數為績效指標的做法,轉向行為轉化與業務成果的長期追蹤。
本書另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是打破過去只針對「高潛力人才」進行領導力開發的思維。作者主張,唯有讓整體組織的所有成員,從基層到高層皆具備一定程度的領導能力與責任感,組織才可能實現真正的文化整合與策略落地。這種「普及型領導力」的概念,不僅擴大了領導的定義,也讓組織運作更具彈性與韌性。
書中所引用的實證資料與研究成果,也讓其理論基礎更為穩固。透過分析數十萬筆來自全球企業的調查數據與超過五百位高階主管的訪談,作者們指出,高績效組織往往具有三項共通特質:一、領導力開發與策略緊密結合;二、持續性與規模化的發展計畫;三、具備回應變化的調整能力。這些洞見為企業提供了具體方向與執行依據。
我特別認同書中所強調的「從績效出發」的邏輯。很多企業在進行領導力培訓時,往往流於形式與理論,導致「知易行難」的落差。而本書則以策略需求為起點,層層推導出應改變的行為模式、關鍵對象、行動設計與評估方式,確保每一項投入都能對應組織真正的挑戰與目標,這種強調「連結」與「落地」的思維,是過去許多領導力發展計畫所欠缺的。
對於人力資源部門、組織發展專員與學習規劃者而言,這本書可謂是一部行動指南,提供了從診斷、設計到實踐的完整方法。而對於每一位身處組織之中的領導者與潛在領導者而言,這本書則是一面鏡子與地圖,讓我們得以檢視自身的領導影響力,同時規劃可持續成長的路徑。
《大規模領導力》不僅提供了解決領導力斷層的操作藍圖,更引導我們重新定義「何謂領導」。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領導不再只是指揮與管理,而是驅動文化、賦能行動、連結目標與實踐的綜合能力。唯有放大我們對領導的視野,並以系統性、策略性思維推動整體改變,組織才能真正邁向長遠且具韌性的發展。
對我而言,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管理工具書,更像是一場對組織深層結構的探問與對話。它挑戰我們思考:領導力,究竟是少數人的特權,還是集體行為的選擇?而我們,是否準備好以更全面的視野與行動,迎向真正的大規模領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