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書心得】運用平衡計分卡建構高效執行平臺

 作者:聞毅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8/1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有聲書->傳送門





在當前企業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單靠靈光乍現的創意或片段式的管理改良,已無法支撐企業穩健發展。真正的挑戰,往往不是策略的設計,而是策略如何落地。本書《運用平衡計分卡建構高效執行平臺》正是一部從策略實踐角度出發的管理專書,提供了一套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的科學方法。全書從理念建構到應用實踐,逐步鋪陳一條以「平衡計分卡」為主軸的執行路徑,對我理解組織管理有很大的啟發。

一、策略的落實,是績效的根源

過去我們常將「策略」視為高階主管的工作,「執行」交給中基層執行者處理。但實際上,若缺乏清晰的連結機制,即便策略再宏偉,依然無法真正轉化為成果。本書開宗明義指出:「績效管理,就是策略執行。」這句話讓我重新思考了經營管理的核心。

傳統企業往往在策略制定與目標分解之間出現斷層。例如年度計畫無法與資源配置連動、考核指標未能體現客戶價值,導致前線員工無所適從,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企業目標形同虛設。書中強調,唯有透過具備邏輯與關聯的管理系統,才能真正整合策略、預算與績效三者的內涵。這也讓我理解到,管理不是靠感覺,而是要有科學架構。

二、平衡計分卡——不是指標堆疊,而是策略地圖

提到「平衡計分卡」,許多人會想到一大堆指標與表格。但本書指出,平衡計分卡的真正價值,在於「串聯」。它不只是績效管理工具,更是一張組織策略的導航圖。它藉由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成長四個維度,建立起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視野,使企業能夠從不同面向檢視其營運模式,並動態調整發展方向。

書中舉出許多業界案例來說明這一點。例如在客戶層面,以消費者價值為核心,不再單純強調市場占有率,而是聚焦於「價值主張」的實現;在內部流程上,也不再只是提升效率,而是進一步思考:哪些流程真正為顧客創造價值?這些實例讓我意識到,現代管理的關鍵,不在於控制流程本身,而在於對價值創造邏輯的深刻理解。

三、四大構面——從單一績效轉向價值整合

我特別對書中對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的深度解析印象深刻:

  • 財務構面:它不僅是結果指標,更應是成長方向的反映。書中提醒,企業在追求營收與利潤之外,還需關注「成長性來源」是否健康,這提醒我重視長期而非短期績效。
  • 顧客構面:這一層面強調顧客關係與價值認同。書中舉了Uniqlo等企業的案例,說明成功企業如何圍繞顧客價值設計商品與服務。
  • 內部流程構面:這裡的重點不在於流程本身是否精簡,而是流程是否「價值導向」。也就是說,哪些流程真正產生對顧客的正面影響?這是許多企業在自動化與制度化的過程中容易忽略的。
  • 學習與成長構面:這是許多企業最容易忽略的一環。人力資本、資訊系統與文化,是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書中透過BOOKOFF等實例,說明企業如何透過知識管理與文化建設,建立持續創新的內部動能。

這四個層面看似各自為政,實則緊密相連,組成一個企業內部價值傳導的網絡。若缺乏一個清楚的策略地圖,這些構面容易流於表面應對;但若能透過明確連結,則能將策略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

四、從理論到工具:策略地圖與KPI的橋接

平衡計分卡真正的應用價值,是其「可視化」策略的能力。書中介紹的策略地圖,讓我耳目一新。它像是一張「組織神經網路」,不僅清楚標示目標與行動之間的因果關係,也使得整個企業上下能夠有共同語言。

本書提供的「聞氏計分卡模型」與「五步二十法」,是作者根據亞洲企業經營實務所發展出的應用工具。這些工具的可貴之處在於簡單易懂、便於實施。例如「策略地圖」如何串接願景、KPI如何量化策略、指標如何被追蹤與回饋,都有清楚的架構與步驟。

這讓我思考:一套成功的管理工具,不該只是概念,而應該是「可以落地」的。策略不該是高階會議室裡的藍圖,而應是每位員工都能參與與體會的日常行動。

五、建立執行平臺——從領導到文化的轉變

書中最後一部分,聚焦在「執行平臺」的建構。許多企業誤以為,制定好計畫後,只要設定目標與責任人,績效自然會達成。但本書提醒:執行不是一次性的動作,而是長期的監督與改進過程。

例如書中介紹的「雙線法則」,讓我思考日常管理如何兼顧任務與結果的雙軌監控。同時,藉由績效回饋機制,逐步建立組織學習能力,使管理流程內建「反思—調整—再實踐」的循環,這才是真正的執行力。

最重要的是,本書並不將策略執行看成僅是管理者的責任,而是整體組織文化的再建工程。包括如何培養跨部門合作意識、如何建立基層的參與感與認同,都是平衡計分卡成功與否的關鍵。

六、讀後的反思與啟發

整體而言,《運用平衡計分卡建構高效執行平臺》不僅讓我學會如何用「結構化」的方式管理策略,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我對「績效」的看法。傳統認為績效是結果,是衡量的終點;但本書卻指出,績效其實是組織價值傳導過程的反映,是策略正確與否、執行是否到位的訊號。

我也深刻體會到,「策略管理」不僅是企業高層的工作,而是每一層級、每一部門、每一員工都能參與其中的系統工程。管理者應該成為「價值鏈的導演者」,懂得如何將願景轉化為流程、將流程轉化為目標、將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

最後,我認為本書最可貴之處,是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理論,更提供可操作的工具與方法。不論是身處管理層、策略部門,或是一般基層主管,都能從中獲得有用的啟示。未來我在參與組織規劃與績效檢討時,也將嘗試將「策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的觀念融入日常工作,真正做到「從思考到實踐、從計畫到結果」的閉環管理。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