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書心得】圖解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

 作者:周國元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1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資訊爆炸、節奏快速的當代社會,我們往往忙於應付眼前瑣事,卻忽略了最核心的思考與決策模式。《圖解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教人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自己在思考層面上的種種盲點。它讓我理解到,真正能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從來不是「做得多」,而是「想得清楚、說得明白、做得精準」。

一、結構化思維的核心價值:在混沌中尋找秩序

作者周國元將自己多年在國際諮詢機構的經驗濃縮為一套實用邏輯,他所推廣的「結構化戰略思維」就像是一張地圖,在混亂中為我們指明方向。在面對複雜議題或模糊任務時,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能夠層層拆解問題、明確每一步的重點。它不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一種「養成系統化思考」的訓練。

結構化思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變動劇烈的時代。無論是AI的崛起、商業模式的顛覆,還是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都讓我們必須具備快速理解、迅速應變的能力。而結構化思維正好是一種「減壓式應對系統」,透過分類、比對、排序、推理,將龐大的資訊量整理成邏輯清晰的行動藍圖。

二、「拆解」是一種超能力:重新認識問題的本質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章中強調的「問題切分法」。書中提出「四種切法」:用公式拆解、依類別分類、以流程導向、或透過邏輯架構來處理。這讓我想起日常工作中那些被「模糊任務」困住的時刻。比如,當主管交代「想辦法提高部門效率」時,若直接埋頭苦幹,最終很可能南轅北轍;反之,若能先運用切分技巧,釐清「效率」是指人力使用率?流程縮短?還是成本壓縮?便能更有效率地設定策略。

這部分的觀念,也讓我反思到「提問的藝術」其實比「找答案」更關鍵。過去我常陷入「做中學」,卻忽略了先問清楚「為何而做」。當我們懂得拆解問題本質,才能在後續的執行中少走冤枉路。

三、讓邏輯說話:MECE原則的力量

「MECE原則」——相互獨立、完全涵蓋,是本書中另一個我反覆思索的關鍵概念。乍聽之下,它像是數學邏輯的術語,但實際應用卻無所不在。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討論市場擴展策略時,若能用MECE的方式將潛在市場分為「現有客戶深耕」、「新客群開發」、「合作夥伴拓展」,就能避免重複思考或遺漏重點。

這種分類的技術,也幫助我在彙整報告或簡報資料時,更容易被上司或同儕理解。當邏輯清晰、分類嚴謹,就能讓資訊自帶說服力,這是過去我在職場溝通中常忽略的一環。

四、數據不是答案,而是起點

在企業管理與策略規劃中,「數據思維」已成為基本功。然而作者提醒我們:數據雖然看似客觀,但從取得到解讀,每一環都可能被人為操控或誤解。因此,保持「批判性分析」是每位專業人士的必修課。

我尤其認同書中提到的幾個原則:不輕信表面數字、主動查核來源、重視樣本代表性與邏輯連結等。這讓我想到曾經在報告中引用一組看似驚人的成長率,結果事後才發現基期過低導致誤判方向,造成團隊在執行上的偏誤。

作者強調,只有將數據視為「問題探針」而非「最終答案」,我們才能真正挖掘其中隱藏的意義,並將之轉化為具體、可行的策略。

五、「策略五步法」:讓思考有章法地落地

除了思維框架,本書還提出「新五步法」,對我而言可說是一個「思考→行動」的清晰指南:

  • 定義問題:利用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高、有時限)將模糊命題具體化。
  • 架構分析:運用邏輯樹、流程圖或數據模型,將問題有條理地分類與展開。
  • 假設建立:提出初步推論,快速對可能性進行測試。
  • 驗證假設:用數據、案例、實測等方法去檢驗推論。
  • 成果交付:將解法轉化為具體計劃、簡報或建議書,清楚傳達給相關決策者。

我特別喜歡這套流程中「假設」的角色。過去在工作中,我常對資料過度分析,陷入「沒有百分百把握不敢開口」的泥淖。但這本書提醒我:假設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的起點,重點不在於一開始就正確,而是要用檢驗機制去淘洗出真實的洞見。

六、圖解思維:讓抽象變得可操作

作為一本工具書,《圖解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最值得稱道的,是其近七十張圖表設計,讓複雜理論轉化為一目了然的視覺語言。不論是「3-3原則」、「問題樹」、「假設驗證矩陣」,都讓我感受到知識的「可見性」與「可用性」。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圖像化,是邏輯思考的放大器」。當我們將抽象概念具象呈現,不僅能加速自己理解,也方便團隊間迅速共識,極大提升溝通效率。

七、從思維走向實踐:結構化,是每個人的通用能力

通讀全書後,我最大的收穫是:結構化思維不再只是高層主管或諮詢顧問的專屬技能,而是每一位想要在多變時代中穩健前行的職場人士的必要裝備。從面對問題、與人協作,到策略制定、成果彙報,只要掌握了這套邏輯與工具,人人都可以成為更具前瞻性與解決力的專業人才。

也因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在日常工作中練習這種思維方式。無論是早會的任務檢視、專案策略會議,或是對自己職涯規劃的反思,我都嘗試以「問題→拆解→假設→驗證→總結」的步驟來梳理邏輯。雖然初期並不容易,但我已經感受到明顯的效率提升與溝通順暢。

結語:思考能力,是人生的槓桿

回到本書的初心——它並不鼓吹速成、也不神化策略,而是透過一套經過實證的思考模型,幫助我們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深刻體會到,唯有將「思考方式」提升到系統化與策略化的層次,我們才能真正駕馭變化、主導未來。

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這個時代中少數可以橫跨職能、跨越產業,並持續進化的核心技能。未來我也希望將這份心得與實踐延伸到更多領域中,不僅成為更有效率的工作者,也成為更有方向感的人生經營者。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