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書心得】管理者解答之書

作者:芭芭拉.米切爾, 科妮莉亞.甘倫

原文作者:Barbara Mitchell, Cornelia Gamlem

譯者:胡曉紅, 張翔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1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進入管理職位,看似風光,實則挑戰重重。從被帶領的角色轉變為帶領者,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主管,還是久經沙場的部門負責人,都免不了會有面對難解局面的時候。《領導難題實戰解》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領導不是一種地位,而是一種對人與局勢的深度理解與回應。

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管理學著作從理論出發,而是從現場經驗提煉出具體案例,透過一百多則真實處境,以問答方式切入,幫助讀者梳理混亂思緒、找出可能的處理方式。書中劃分為七大領域,從職場新手的過渡難題,到熟練領導人需面對的高層關係與法律風險,一應俱全。

一、角色轉換的衝擊:從執行者到領導者的自我重建

不少人一開始進入管理職位時會經歷一段「身分錯位期」。你可能昨天還是團隊中的一員,今天就要帶領大家,這種突如其來的權責變化,會讓人陷入自我質疑。書中提醒我們,這並非異常,而是每個新任主管的必經階段。問題不在於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而在於你是否願意調整視角,從「做得好」變成「讓人做得好」。

有一則案例印象特別深刻:一位新上任的部門主管,前任深受員工愛戴,他擔心自己無法延續這份好感,於是刻意模仿對方的行事風格。結果反而讓人覺得他不真誠、難以親近。這段故事提醒我,領導並不是模仿,而是建立屬於自己的影響方式。真誠與一致性,才是贏得團隊信任的關鍵。

二、管理技巧不是天生的:能力建構需持續練習

很多人以為只要個性外向、能說會道,就能當好主管。但書中強調,溝通能力只是領導技能中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授權的藝術、如何激勵不同特質的成員、如何在衝突中化解而非激化矛盾。

這本書特別針對「如何分工」提供了非常貼近實務的觀點。舉例來說,有位主管不願意放手交辦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因為那是他過去表現最優異的部分。這種情緒很常見──怕交出去會出錯、怕自己失去價值、甚至只是單純捨不得。但書中強調:「讓部屬成長,就是領導者的責任。」不放手,不但佔用自己時間,也扼殺了團隊潛力。

三、建立信任的團隊文化:從第一天就要開始

管理他人不只是指派任務,更是建立一個共同前進的文化。第三章討論如何從徵才、培訓,到設定期望值與提供即時回饋,逐步塑造出一個高效運作的團隊。

我特別喜歡作者提到的一點:「認可與肯定是最低成本、最高報酬的投資。」這句話說得極好。很多時候我們太忙、太急,忘了肯定身邊人的努力。其實一句即時的「你做得不錯」,往往能勝過金錢獎勵。這也讓我反思,自己是否忽略了這些能激發士氣的小舉動。

四、打造領導者的個人形象:影響力來自於日積月累

領導者的公信力,是從每一次選擇、每一種表達方式中慢慢累積而來的。書中把這部分稱為「塑造管理者的個人品牌」,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貼切。一如品牌需要一致性、價值主張與受眾信賴,管理者也一樣。你說話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法,會成為團隊判斷你是否值得信任的依據。

情緒智商(EQ)也是一大重點。面對壓力時,能否自我覺察、調節情緒,將直接影響整個團隊的氣氛。作者鼓勵我們時常自問:「我的存在,是讓團隊更安定,還是更緊繃?」這句話直指核心,也讓我思考:自己是否在無形中把焦躁的情緒傳遞給團隊成員?

五、橫向與縱向協調:打破部門牆的溝通藝術

到了中高階管理層,挑戰不再只是帶好自己的部門,而是如何與平行單位協作、向上溝通。第五章就聚焦於「如何影響你不直接指揮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無權領導力。

書中點出一個觀念:影響力不等於職權,而是來自你的聲譽與合作紀錄。如果你常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願意主動協助他人達成目標,那麼即便你不擁有正式權力,別人也會願意聽你說話、支持你的提案。

這點我深有同感。在跨部門協作中,很多衝突往往來自彼此不了解或缺乏信任。如果每次接觸都是為了「借人借資源」,而不是平常就有交流與互動,那麼關係很難自然建立。領導者若能在平時多經營跨部門友誼,關鍵時刻自然能順利協調。

六、預防勝於事後處理:管理風險從觀察開始

團隊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滿動態與變數的系統。第六章提到許多常見但難解的職場風險,像是謠言蔓延、代際差異、遠距工作的管理等。這些問題並非都能立即解決,但好的領導者懂得提早發現徵兆。

例如,當謠言四起時,有些主管選擇無視,認為「講講就會停了」。但書中提醒我們,沉默等於默許,會讓團隊無所適從,信任感下滑。比較好的做法,是正面說明事實、建立透明文化,甚至讓團隊了解管理層的溝通原則,這樣反而能減少無謂的揣測。

七、法律素養也是管理力的一環

最後一章談的是法律相關的風險辨識。雖然書中許多例子來自美國法規,但提醒的原則卻是普世通用:身為管理者,不能再像基層員工那樣僅負責執行,還必須了解決策背後的風險與責任。

舉例來說,對員工的獎懲、公平待遇、隱私保護等,都不能僅憑直覺行事。不當的處理可能不只影響團隊氣氛,更可能讓組織面臨法律糾紛。好的領導者不需要成為法律專家,但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尋求法務或人資的協助。

結語:真正的領導,是願意不斷發問

《領導難題實戰解》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好管理者不是什麼都知道的人,而是願意持續提問、學習與修正的人。」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不是提供一套萬用公式,而是讓我開始反思:當我面對管理挑戰時,是逃避、掩飾,還是誠實面對、不恥下問?是單打獨鬥,還是善用團隊資源、向內外部請益?

領導,不只是頭銜,更是一場持續進化的過程。這本書,正是那段進化之路的陪跑員。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